开庭之后律师团提出了包括公开审判、回避、非法证据排除等各种程序问题,律师激烈地提出各种异议,“反对”、“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听得我本来宁静的思绪在瞬间变得应接不暇。 场面一度出现失控,审判长连连休庭,旁听人议论纷纷。庭审第一日在意想不到的“闹腾”中收尾。
随后几天庭审,局势虽不再那么波澜壮阔,但控辩双方依然处在交锋对抗的紧张状态。法庭调查中对证人、证词的质证一环扣一环,有的甚至推理引证出本案的另一方被告人背景不简单,对此我都无法判定曲折是非,但各位辩护律师的表现可谓风格迥异:有的客观全面、有的却独辟蹊径;有的老练沉稳、有的却激情四射;有的温文尔雅、有的却引经据典;其中还有一位女律师可谓轻声慢语以柔克刚。经过冗长的法庭调查,到法庭辩论阶段,两轮辩论是剑拔弩张,律师团轮番上阵,其中一位易律师一番颇具学院派风格的辩护词更是让我听来回味无穷。
纵观此次庭审,从律师学习角度出发,对我有以下几方面的触动:
首先是敬业。对此我感受颇深。且不论律师团提出的各种观点意见是否被采纳,然而每一位律师在各个环节上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着实让我折服。在庭审中每个律师面前堆起了厚厚的案卷材料,上面都贴满了便签,出示的各种书证上也划满了各种颜色做出的标记。
庭审之外,我也关注了律师们的微博,可以说是每日播报,有的律师会对每日庭审做小结,有的播报相关状态及准备,而显示的时间常常是在半夜甚至凌晨两三点种,对工作可谓满腔热情、一丝不苟。庭审中他们表现出的对法律条文的熟悉也验证了他们的敬业尽责。
这次庭审,律师团提出了很多本案程序上的瑕疵,从公安审讯阶段到法庭庭审阶段,尽管其中某些方面不乏吹毛求疵,但不可否认折射出我们本地执业习惯了对程序问题的粗枝大叶,他们提出的部分抗议、反对在我看来不无道理,不得不佩服他们对这些条文的信手拈来,对庭审程序要求的谨慎仔细。
其次是淡定。也是这次让我感慨最大的一点--------淡定完胜激情。之前,我一直认为律师要有激情,经过这次庭审,实在感受到律师除了要有激情,更需要淡定从容。回到开庭第一日的“闹腾”,即便律师团提出的意见大都合法有据,但他们激动的态度、夸张的表现让我们旁听的每一位都吃惊不小,媒体报道中出现了“律师大闹法庭”等有损律师形象的文章,可谓激情有余而淡定不足。
而对比分案处理的未成年犯的辩护人韩律师,全程未有过激言行,始终镇定自若配合每一个庭审程序,但又适时提出反对及意见,有礼有节。不禁让人感叹这才是一个法律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素养,甚至连法院工作人员也对其专业素养赞赏有加。这种执业态度值得我们在今后诉讼以及非诉讼中学习并秉持的。
其三是舆论。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这一资源也是我在这起案件以及庭审中看到的神秘力量。本案就是因网络而红、因网络而非议不断,甚至有卫视专门录制了一档关于此案的节目。律师团的成员也都有微博,每日播报庭审情况,总结当日庭审状况,通过不断的转发扩散,整个常熟司法甚至颇有遭到网络暴力的意味,可见网络舆论力量之强大。从中我们感悟到慎用、巧用网络对律师执业成效的有利推动,也不失为单位推广品牌效应的一个有效途径。
庭审已经结束,案件尚未判决,但在庭审中律师的种种精彩表现却在我脑海中不时浮现,引起我深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