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会 实 践 总 结
江苏大学法学院
吴 焕
小时候,心目中的律师头戴高帽、西装革履,是侃侃而谈于法庭的高大形象;后来,长大一点了,就认为律师是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师,保护弱者,鞭笞邪恶;再后来,却又浮现出几个埋头于文案、拥挤于几间小屋、昏天黑地工作的形象了……总之,与眼前所见不能说是大相径庭,但也着实不同。
这个暑假,有机会来到这里实习,在为数不多的日子里,我也有幸真正了解了这个神秘而又特别的群体。
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井条有序的日常生活,即便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自由却也忙碌。每一个人都埋头于自己的案子,接听自己的电话,问询自己的当事人,偶尔几句谈笑风生,带来些许诙谐。各自忙碌于自己的忙碌之中,进门出门之间也蕴含了更多,跑案子、论案子、结案子,种种不一而足。置身于这样环境实习的我,也不断充实自己,接触到了未见过的档案,碰到了课堂中未能有的案例实材,也提高了一定专业水平,得到了诸多感悟。
首先,我的体会是,不仅仅是作为律师,从事任何一种法律工作都要能耐得住寂寞,每天去接触很烦琐的事物。在学校,即便在老师的要求下通读一本法学著作,我们都会因各种原因而达不到一气呵成,而更何况在社会,虽然有不同的案例、不同的事实与当事人,但冗杂与繁琐总有可能引起事的变质与人的态度转化。在实习过程中,我也会跟着律师去走访单位,去法庭听审,次数虽然不多,但却也感受到许多工作之关键。没有不耐心的法官,再难缠的案件也不能只洋洋洒洒地大笔一挥,任意断案;没有不耐心的书记员,再漫长的笔录,也不可不兢兢业业,一写到底;更没有不耐心的律师,再违背常理的辩护、再复杂多变的情节,也不会徘徊于职业道德之外,也不得不从容而不迫。
其次,掌握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永远是工作及社会实践所不可或缺的。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是门槛,而在中国法规的不断更新中,律师更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且不谈这些,作为一个学习法律的人,当被问及法律而哑口无言时,不安与焦急的内心正是充斥着对专业知识不足的惶恐。实习中所学会的简单技能并不能说明什么,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并尽可能弥补才能充实内在。而我们于学校中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所思所学也正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只有运用这些,我们才能更根本地立足社会。
第三,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口头及表达能力。其实,每一位合格称职的律师都是位能说会道之人,而这种能说又要加之升华。滔滔不绝、啰啰嗦嗦不算是会说,当能够将专业之语言简意赅的表达,将论述意见恰如其分地概述,想当事人之所想,言当事人之所言,这样才会离自己的奋斗目标愈来愈近。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沟通能力。这也不是仅仅知识面的宽泛所能练就的,需要个人的阅历、涵养……而同时,这种交际与表达的秩序井然、淡定从容也更是一个人自信程度的主要表现,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我也缺乏这种自信,因此,要学会从日常生活做起,提升自信心,锻炼说话时的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能力,真正在人际交流中找到自己,实现自己。
第四,认真培养自己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每一位律师每天应对各种烦心棘手的事件,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己也会被卷入当事人的案件中去。有的时候,当事人更是早已失去了情绪控制力了,而此刻对律师也是种挑战,良好的承受力以及严谨的做事态度正好能以不变应万变。在此同时,作为一名律师也要有心理准备去承担工作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的时候甚至会是法律上的责任追究,因此,责任心与承受力就很被需要。
最后,每天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不但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也牵动着上面几点。面对当前法律行业就业的压力,担忧在所难免。在看到律所里那么多的律师为了各自案子奔波,每天拨出或者接听电话,竞争激烈却也奋斗不止的一个个场景,谁还有闲情去咖啡馆稍作休憩?谁还会去眷恋路边的美景呢?或许此刻就要保持一颗排除万难的决心,坦然地向前,面临困境。要始终相信,“柳暗花明”的突兀和惊喜,总要有“山穷水尽”的比照。困难与出路往往相伴而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万事开头难嘛,切不可将“上下求索”的豪情只是变为“断肠人在天涯”的无奈而已。
三个多礼拜的实习,日子不多却也丰富,忙忙碌碌又空空闲闲地过下来,可能,对于一个刚结束大一学习生活的法科学生来说,实习并不能真正地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用于实践,但是我的收获也有很多。尽管面对未来,总有各种各样的困窘和迷惑,但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珍惜拥有,趁着学校里还提供有的丰富资源,再多读点书,趁着教室里还拥有的浓烈学习氛围,再多写点字。我也会以更严谨踏实的作风去学习,不断鞭策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年8月12日